感謝新聞諮詢委員會 曾委員昭媛提供以下的資訊。 給媒體朋友參考這篇文章發人深省,人人可能都會無心使用一些文化沿襲下來、隱含歧視偏見的語詞,包括我自己曾昭媛> 婦女新知基金會 秘書長
981116畢恆達:消除語言中的偏見與歧視
>> 最近針對台大醫學系學生不認真上課的批評,教務長與醫學院院長不約而同歸因於,這是一門由「校外年輕女教師」所教授的課程。不只與事實不符,而且傳達了
>> 對於「年輕」、「女性」教師專業的質疑與偏見。
>>
>> 西方早就在八○年代編纂「無偏見�𤾂L歧視字典」,致力於消除語言中的性別、年齡、種族、地理、身心等歧視。只是在台灣我們仍然不時會看見,將新生訓練稱
>> 為 Freshmen Orientation(儘管有一半的大學生是女性),或將智慧鐵人創意大賽命名為Intelligent Ironman
>> Creativity Contest(儘管第一屆冠軍隊伍為北一女中),將系主任稱為Chairman(儘管有愈來愈多的女性主管)。
>>
>> 語言承載了許多根深柢固的文化傳統,也傳達了說話者的立場與觀點。當我們使用「愛心媽媽」這個詞語來指涉關心、收養流浪動物的人。它是讚詞,還是強迫她
>> 們你丟我撿、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說詞?我們能否接受對流浪動物「安樂死」;它們其實並沒有瀕死,又何樂可言?同樣都不是台灣人,來自歐美國家的稱為「外
>> 籍人士」,來自東南亞的就變成「外勞」。而學術界也不自覺有類似的偏見,討論東南亞(弱勢國家)移工,就使用「族裔」的理論,而討論歐美(強勢國家)的
>> 移工,就使用「文化」的概念。
>>
>> 名詞隱含價值;怎麼說,更是傳達了不同的意義。例如「我很醜,可是我很溫柔」,奠定了趙傳在歌壇的地位,但「我很溫柔,可是我很醜」,恐怕就無人傳唱
>> 了?再舉一例,我們經常看到媒體有這樣的報導「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婦女遭強暴」,假設我們將之改成「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男人強暴女人」,他們建立在
>> 大約相同的事實基礎上,可是前一句強調的是女性受害的嚴重性,後一句強調的是男性成為加害者的普遍性,前一句呼喚的是我們要幫助女人、改善婦女的處境,
>> 而後一句則提醒男人應該要自省,不要成為加害者。同理,若要制訂一條性別平等的法令,任何委員會中「女性委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」和「男性委員不得超過三
>> 分之二」,這兩種寫法有沒有差別?
>>
>> 許多女性主義者強調「命名」的重要性。當絕大多數的性侵加害者是男性、受害者是女性的時候,使用性別中立的語言,會模糊了男人對於性暴力所應擔負的責
>> 任。從「大雄毆打玉珍」、「玉珍遭大雄毆打」,到「玉珍挨打」,再到「玉珍是受暴婦女」,男性逐步消失不見,「受害」則逐漸變成女性的認同標記。使用被
>> 動式,讓性侵與家暴變成女人的問題,而男人則在此圖像中遺漏了。
>>
>> 語言歧視並非只停留在文字的層次,它潛移默化形塑了我們的價值,進而影響行動。以世界地圖做為比喻,非洲的面積相對於中國加上美國的面積,何者為大?很
>> 多人可能會很訝異,非洲的面積居然比中國、美國、印度、西歐、北歐,再加上阿根廷的面積還要大?原因是,我們已經太習慣於教室牆上那幅過度誇大北半球面
>> 積的麥卡托或羅賓遜投影地圖了。如果以為語言是客觀的,以為有簡單素樸的如實描述,也就會錯失了檢視自己價值觀點的機會。
>>
>> (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)
>> 2009.11.13聯合報
>> 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4/5248517.shtml
>> 對於「年輕」、「女性」教師專業的質疑與偏見。
>>
>> 西方早就在八○年代編纂「無偏見�𤾂L歧視字典」,致力於消除語言中的性別、年齡、種族、地理、身心等歧視。只是在台灣我們仍然不時會看見,將新生訓練稱
>> 為 Freshmen Orientation(儘管有一半的大學生是女性),或將智慧鐵人創意大賽命名為Intelligent Ironman
>> Creativity Contest(儘管第一屆冠軍隊伍為北一女中),將系主任稱為Chairman(儘管有愈來愈多的女性主管)。
>>
>> 語言承載了許多根深柢固的文化傳統,也傳達了說話者的立場與觀點。當我們使用「愛心媽媽」這個詞語來指涉關心、收養流浪動物的人。它是讚詞,還是強迫她
>> 們你丟我撿、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說詞?我們能否接受對流浪動物「安樂死」;它們其實並沒有瀕死,又何樂可言?同樣都不是台灣人,來自歐美國家的稱為「外
>> 籍人士」,來自東南亞的就變成「外勞」。而學術界也不自覺有類似的偏見,討論東南亞(弱勢國家)移工,就使用「族裔」的理論,而討論歐美(強勢國家)的
>> 移工,就使用「文化」的概念。
>>
>> 名詞隱含價值;怎麼說,更是傳達了不同的意義。例如「我很醜,可是我很溫柔」,奠定了趙傳在歌壇的地位,但「我很溫柔,可是我很醜」,恐怕就無人傳唱
>> 了?再舉一例,我們經常看到媒體有這樣的報導「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婦女遭強暴」,假設我們將之改成「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男人強暴女人」,他們建立在
>> 大約相同的事實基礎上,可是前一句強調的是女性受害的嚴重性,後一句強調的是男性成為加害者的普遍性,前一句呼喚的是我們要幫助女人、改善婦女的處境,
>> 而後一句則提醒男人應該要自省,不要成為加害者。同理,若要制訂一條性別平等的法令,任何委員會中「女性委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」和「男性委員不得超過三
>> 分之二」,這兩種寫法有沒有差別?
>>
>> 許多女性主義者強調「命名」的重要性。當絕大多數的性侵加害者是男性、受害者是女性的時候,使用性別中立的語言,會模糊了男人對於性暴力所應擔負的責
>> 任。從「大雄毆打玉珍」、「玉珍遭大雄毆打」,到「玉珍挨打」,再到「玉珍是受暴婦女」,男性逐步消失不見,「受害」則逐漸變成女性的認同標記。使用被
>> 動式,讓性侵與家暴變成女人的問題,而男人則在此圖像中遺漏了。
>>
>> 語言歧視並非只停留在文字的層次,它潛移默化形塑了我們的價值,進而影響行動。以世界地圖做為比喻,非洲的面積相對於中國加上美國的面積,何者為大?很
>> 多人可能會很訝異,非洲的面積居然比中國、美國、印度、西歐、北歐,再加上阿根廷的面積還要大?原因是,我們已經太習慣於教室牆上那幅過度誇大北半球面
>> 積的麥卡托或羅賓遜投影地圖了。如果以為語言是客觀的,以為有簡單素樸的如實描述,也就會錯失了檢視自己價值觀點的機會。
>>
>> (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)
>> 2009.11.13聯合報
>> 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4/5248517.shtml
最新動態
- 1140604 永續行銷聯盟拜會行政院 發揮四大影響力 助攻國家綠色轉型
- 1140117 立院統刪預算 震撼百家媒體數萬從業人員 媒體公會緊急聲明
- 1131231 後-後疫情時代 電視為國人接收訊息重要媒體
- 1131014 新聞有價 我國媒體產業環境嚴重惡化 跨媒體產業公會共同聲明 籲請各界正視
- 1131014 傳播學者蘇蘅重磅呼籲: 新聞有價 不容民主要素被弱化 盡快立法 至少讓我國媒體有力量上巨擘的談判桌
- 1130813 呼籲政府保障全民收看奧運賽事基本權利 凝聚全民向心
- 1130301 【因應政治新局,STBA籲請政治力與政黨尊重媒體專業自主】 【科技發展迅猛,STBA懇盼廣電內容政策法規盡快數位調適】
- 1120927 科技偵防再升級 警政署宣示打擊盜版決心 破獲侵權金額上千億
- 1120308 電視媒體公學會: 盼Google共榮基金計畫 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執行細節待揭露 良性付費與分潤應接棒推動
- 1110801 疫情期間 觀眾更黏電視 也是數位經濟的好幫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