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產業資訊 > 新聞自律 >
閱讀人數:25731人 友善列印

1031127 關於暴力事件新聞自律建議彙整

敬致 各位新聞自律委員會委員:

 

本月發生多起言語或者肢體暴力社會新聞,

本月21日召開之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聯席會議中,

多位外部諮詢委員表示關切提供寶貴意見,

特此整理提供各位參考:

 

基於『暴力行為』對於閱聽眾可能產生的『模仿』與『恐嚇』效果

敬請各位審慎考量, 播出暴力事件的自律規範.

委員的建議彙整如下:

1,關於報導的手法與篇幅:

(1)血腥畫面務必處理, 不露出或者馬賽克.

  (2)肢體衝突, 盡力處理, 篇幅自律至最少之必要, 或者加以定格

  (3)言詞暴力, 盡力處理, 篇幅自律至最少之必要. 國罵等侮辱字眼敬請消音.

 (4)關於以上血腥, 肢體暴力, 言詞暴力, 不以後製加工方式加以延長,放大,重複播放.

(5)關於犯罪或行兇施暴手法, 不做過度詳細的描述, 不做分解動作描述, 除非有高度正當性必要性.

(6)適時加註警語(主播口播與字幕提醒)

3,暴力事件發生後, 敬請審酌整體案情中之社會公共(利益)意義”, 再決定是否報導? 報導角度軸線, 以及報導的篇幅,

  以公共意義(利益)為前提, 衡量在新聞採///播上,是否符合比例原則.

4,盡量在報導的同時, 呈現教育功能, 提供有幫助的資訊, 包括施暴者可能觸犯之法條, 受暴者如何自保.可以求助的方式或單位, 正義如何伸張..

5,煩請各位自律委員, 定期提醒貴單位, 並可建立外部諮詢專家庫, 在各種態樣的暴力事件發生後, 盡速獲取專業諮詢. 並定期教育訓練.

 

本會多位從事特殊青少年矯治工作或心理諮商的諮詢委員懇切呼籲, 他們在課堂協會費力拉回這些孩子,

卻常常因為一兩次大篇幅,鉅細靡遺的暴力事件新聞報導, 導致青少年的崇拜或者模仿效應,

雖說, 根據研究顯示, 之所以成為問題青少年或者加入黑幫組織, 最重要需把關的首重家庭, 其次為學校, 再者是社會.

因此, 要求新聞媒體背負教化的責任, 確實很沉重, 也未必有此專業能力,

但是, 新聞人心中一把尺, 總是會盡力而為, 向公共意義(利益)靠攏.

 

感謝大家

 

STBA新聞自律委員會主委 陳依玫敬上2014.11.27